会议报告

2018/2019年冬季哈尔滨市异常高温少雪成因
编号:3 稿件编号:4 访问权限:公开 更新:2021-09-28 09:12:41 浏览:759次 墙报交流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议:[暂无会议] » [暂无会议段]

摘要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位于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受地理环境、海陆气团和极锋辐合带季风环流系统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受2018/2019年冬季哈尔滨异常高温、少雪影响,“第二十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时间仅为57天,是历届中开园最短的一届,估算仅门票一项收入就减少约6647万人民币。因此,研究哈尔滨冬季高温少雪预测指标,为各相关部门提供预测结论以作提前部署工作的科学参考,是十分必要的。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中国160站1951-2020年逐月数据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环流数据,通过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并通过定义Iq、It,分别表征了温度和湿度对于降水的影响,来估算年际时间尺度上水汽和温度异常在降水形成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分析了此次极端事件的成因,结果表明:
1 环流改变的影响
    2018/2019年冬季500hPa高度场可以看出,东亚大槽位置较常年稍偏西,强度偏弱,不利于西伯利亚冷空气向我国东北地区输送;低层(850hPa)位于鄂霍次克海上空的低压中心较常年偏西,而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高压位置偏东并且偏强,东北地区位于高压区域。环流异常的情况是造成此次哈尔滨冬季少雪高温的重要原因。
2水汽输送和气温异常
    2018/2019年冬季哈尔滨上空在低层(850hPa)为非常明显的气温正距平,黑龙江省南部在中高层(600hPa和500hPa)气温为弱的正距平,气温异常偏高,尤其是在凝结层(大概600hPa)不利于降水形成,并且低层气温异常偏高明显。黑龙江省上空各层均为明显的负距平,哈尔滨位于负距平中心区域,相对湿度的异常偏低不利于水汽凝结从而形成降水。
3水汽和气温异常对降水异常的相对重要性
     计算哈尔滨(125-131°E,44-47°N)地区各层的Iq、It、Ir值,如图3,可以看到Iq在各层均小于零,在1000hPa至500hPa,水汽偏少程度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增加,500hPa以上高度偏少程度随高度而减弱,而气温在低层表现为非常明显的异常偏高,在中高层气温异常的作用显著减小。可见,在低层(1000hPa至900hPa左右)降水异常偏少主要是由于气温偏高明显,水汽偏少的作用不大,而在中高层气温异常的影响非常小,主要是水汽偏少的作用。Ir在各层均为非常明显的负值,即是水汽和气温共同作用相加使得相对湿度异常偏低。
 
关键字
高温少雪;城市极端天气;冬季旅游气象
报告人
袁典
哈尔滨市气象局

稿件作者
袁典 哈尔滨市气象局
张雪梅 哈尔滨市气象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中国气象学会(会务)

联 系 人:赖冰冰

联系电话:010-68407542

 

技术支持

联系人:高迪

联系电话:18062034723

 

 

注册参会 提交论文